战国时期,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灭六国的人,却无一善终

6688体育app手机版

6688体育app手机版

  • 首页
  • 6688体育app手机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6688体育app手机版 > 6688体育app手机版介绍 > 战国时期,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灭六国的人,却无一善终

    战国时期,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灭六国的人,却无一善终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3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    战国时代,秦国凭借变法图强,国力日渐强盛。与此同时,山东六国由于内耗严重,实力逐渐衰弱。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,曾经有3位人物具备阻止秦国灭亡六国的能力,但最终却无一善终。他们分别是赵武灵王、苏秦和李牧,那么这3位人物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?

    一. 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

    赵武灵王,赵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。他年少英武,胸怀大志,一心想将赵国建设得更加强盛。

    话说赵武灵王继位时年方二十,正值壮年。当时,赵国四面受敌,形势极其危急。赵武灵王临危不乱,英勇善谋,先是与韩、宋两国结盟,并贿赂越王无疆、楼烦王进攻楚、燕等国,迫使五国放弃了瓜分赵国的计划。这才让赵国转危为安,赵武灵王也由此扬名天下。

    安危之后,赵武灵王着手国内改革,尤其是他的胡服骑射改革,让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。改革初见成效,赵武灵王乘胜追击,连年出征,攻伐匈奴、吞并中山国、收服林胡楼烦二族,使赵国版图不断扩大。

    展开剩余84%

    就在这时,秦国昭襄王遭遇变乱,赵武灵王慷慨解囊,派兵护送昭襄王回国,助其夺回王位。由此,赵秦两国结下了深厚的恩情。

    赵武灵王常年征战,朝中大权旁落。他原本想传位长子赵章,但受宠妃吴娃影响,最终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。赵章对此怀恨在心,企图杀害赵何夺取王位。为防万一,赵何先发制人,杀了赵章并将赵武灵王围困沙丘行宫,活活饿死。

    赵武灵王一生雄心壮志,改革有为,可惜晚年因宠妃作祟,酿下了兄弟阋墙的惨剧,也为赵国的覆亡埋下了祸根。秦昭襄王得知恩人赵武灵王被杀,大怒之下,遂发兵讨伐赵国,从而导致了著名的长平之战...

    二. 苏秦的纵横家之梦

    苏秦是东周时期著名的纵横家。他出身寒微,却有过人的智谋,一度身佩六国相印,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外交家。

    话说苏秦年轻时,曾拜鬼谷子为师,学习纵横之术。及至长大,他游说诸侯,提出了"合纵连横"的主张。所谓"合纵",就是让山东六国互相结盟,共同抗衡日渐强盛的秦国;所谓"连横",则是与秦国结盟,分化六国联盟的力量。

    苏秦慧眼识珠,看出秦国经商鞅变法后,国力大增,若不加以牵制,恐将吞并六国。于是他四处奔走,终于说服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六国签订了合纵盟约,共同对抗秦国。

    合纵之策一出,立时惹怒了秦国。秦惠文王不得不重用苏秦的师兄张仪,采纳其"连横"之计,孤立六国,防止它们团结一致。

    张仪手腕了得,他先是离间齐国与燕国的关系,然后又挑拨赵国与韩国的矛盾,最终导致六国内讧不断,无暇顾及抗秦。

    眼见合纵联盟就要土崩瓦解,苏秦奔走呼号,他先是游说燕国,却遭到燕王的猜忌;后又前往齐国,受到齐湣王的宠信。可是,苏秦的才能也招来了其他大臣的妒忌和猜疑。

    终于,在一次宴会上,苏秦被刺客所伤,不治而亡。这位曾经身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,就此英年离世,他的合纵抗秦之梦也就此破碎...

    三. 李牧:最后的希望之光

    赵国名将廉颇老迈之后,赵王不愿重用,派人将其赶走。无家可归的廉颇只能流亡他国,最终凄凉离世。廉颇去世后,赵国再无能抵御秦军的将领,危难之际,赵王不得不启用多次大败匈奴的李牧。

    李牧原本只是一员边将,但他指挥有方,屡次率军大败匈奴,声名远播。赵王召他回国,令其统帅赵军,抗击步步进逼的秦军。

    面对秦军铁甲雄师,李牧毫不畏惧。他凭借过人的谋略和指挥才能,两次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,大败秦军。秦军统帅王翦无计可施,只能暗中使用秦国惯用的离间计。

    王翦贿赂了赵王的宠臣郭开,让他诬陷李牧谋反。赵悼襄王是个昏庸无能的国君,他竟然就这样被蛊惑,下令杀害了李牧。

    李牧临终前,对赵王的无知和轻信坚决予以谴责,但赵悼襄王已经听不进去了。李牧死后,赵国就彻底失去了抵御秦军的将领,很快就被秦军所灭。

    秦王见赵国已无抵抗之力,便命王翦、王贲父子率领大军,一一攻陷齐、楚等国,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。可惜,李牧这位赵国最后的希望之光,却就这样被昏君所害,未能阻止赵国的覆亡。

    四. 三人的不同命运

    赵武灵王、苏秦和李牧,这三位人物虽然同处一个动荡的战国时代,但他们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。

   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,推行改革,使赵国强盛一时。但他晚年宠信妃嫔,酿下了兄弟阋墙的惨剧,也为赵国的覆亡埋下了祸根。可以说,赵武灵王的雄心过剩,最终导致了自毁长城的下场。

    苏秦则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纵横家。他提出合纵抗秦的主张,一度让六国团结一致,抵御住了秦国的扩张。可惜,张仪的连横计策使六国内讧重重,苏秦的努力也就此化为乌有。最终,苏秦的权术过高,引来了他人的猜忌,遭人刺杀而亡。

    至于李牧,这位赵国名将本来可以阻止秦军的进攻,但他却遭到了昏庸无能的赵悼襄王的猜疑和陷害。李牧虽然忠心耿耿,但终因赵王的无知而一命呜呼。

    三人的命运各不相同,但却都无法阻止秦国的统一大业。赵武灵王的改革和扩张,苏秦的纵横权术,李牧的军事才能,这些原本足以抗衡秦国的因素,最终却都被内耗和昏庸所葬送。

    五. 秦国的必然统一

    虽然赵武灵王、苏秦和李牧都曾有能力阻止秦国的统一大业,但最终他们却无一善终,这并非偶然。从更深层次来看,秦国统一天下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趋势。

    首先,山东六国由于长期内耗,国力日渐衰弱。诸侯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从未停止过,加之昏庸无能的国君把持大权,六国根基渐渐失去。

    相比之下,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,国力得到极大提升。秦国君主英明,将领英勇,加之秦国地处西北,人杰地灵,使其在战争年代占据了先机。

    赵武灵王的改革和扩张,一度让赵国强盛无比,但他晚年的昏庸决策,却为赵国的覆亡埋下了祸根。长平之战后,赵国元气大伤,很快就被秦军所灭。

    苏秦的合纵联盟,一度让六国团结一致,但张仪的离间计策使六国内讧重重,最终也无法抵御秦军的铁蹄。

    李牧虽然屡战屡胜,但他却遭到昏君的猜忌和陷害,赵国就此失去了最后的希望。

    三人相继去世后,秦国的统一大业就无人能阻挡了。秦王先后派遣王翦、王贲父子率领大军,一一攻陷齐、楚等国,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。

    从这个角度来看,秦国统一天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,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。赵武灵王、苏秦和李牧虽然英勇善谋,但他们的命运却被更大的历史洪流所淹没。

    #深度好文计划#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没有了

    栏目分类